关注“语文味”,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7/20 7:55:1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130个字。

  关注“语文味”,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黄姑中学陶国华
  【内容摘要】:
  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什么?是繁琐的讲解,轰轰烈烈的讨论合作,走马观花的多媒体展示,还是空洞的情感说教?一堂有滋有味的语文教学到底从何而来?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关键词】:语文味、本色、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语文味的生成,使教学回归本色,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语文味的倡导者——特级教师程少堂先生曾经说过,别的学科之所以没有提出“历史味”,“数学味”之类的要求,是因为它们没有或者很少有语文教学那种严重的“串味”现象。在阐述语文味的概念时,他又指出,语文味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课之所以让学生听课兴味索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缺乏语文味。
  一、乱花迷眼,缺失语文味
  就语文学科而言,虽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非语文课的现象,形式上的刻意追求渐渐冲淡了语文素养的本位要求,使语文教学变了味。更有甚者,因为文本中存在着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就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自然课、班队课等等,忽视了语文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失却了语文教育的本色。语文课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了。
  1、在“合作”下缺失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山中访友》时:
  师:下面就文章作者是小孩、中年人还是老人,请同学们分组展开讨论。
  于是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大家七嘴八舌展开讨论……看着轰轰烈烈的讨论场面,教师不禁喜形于色。面对如此热闹场面,我不由地问语文到底怎么了?难道这种无谓争论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吗?
  同样,在教学《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有一位教师运用课件,以卡通动画的形式,将作者在山中访友的全程编辑成动画片,整节课宛如动画片欣赏课,将课文的内在意境展现无遗,我在感叹课件制作的精致与用心良苦之余,不由又问:这种直白式的演示课件,难道就是我们所倡导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强调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教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