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情意题”解题指导
- 资源简介:
约4060字。
高考古诗鉴赏“情意题”解题指导
方法讲解
诗言志,歌言情,阅读诗歌自然要分析或揭示诗歌的含义与感情。古诗中的含义与感情,有字词的、句子的,也有上下阕的与全篇的。对这些含义与感情的分析与揭示,与其他阅读题一样,都应该通读全篇,理解大意,仔细审题,弄清指向。当然,不同的题目也有其个性特点,下面试作具体解说。
一、 整篇感情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整篇诗歌,掌握作者的情意,如从“三个维度”“六个方面”着手,就会容易得多。一是阅读全篇内容与掌握背景知识,如风格流派、时代背景、作者处境等,有的背景知识是通过注释提供的;二是借鉴标题提示与题干暗示,不少题干暗示了答题方向乃至答题内容;三是借助结构与捕捉诗眼,较多诗歌的结尾部分是议论抒情,这是值得阅读借鉴的。
西江月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此词大概作于元丰三年(1080)中秋,时词人谪居。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干中“哪些感情”表明感情应该不止一个方面,需要认真“排查”。根据注释“时词人谪居”结合首联可见诗人有谪居后的苦闷心情;颔联“看取眉头鬓上”表达对人生虚幻与短促的感叹;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颈联“月明多被云妨”,比喻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尾联“中秋谁与共孤光”表达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凄然北望”表示渴望朝廷理解、重用,也含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与凄凉。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 争:怎。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干中词句的词眼提示,前者重“愁”,后者重“情”。根据词的具体内容,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二、 上(或下)阕思想感情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理解词作上下阕的思想感情,需要联系全篇、阕中各句、上阕或下阕,还需要联系标题、时代、作者、注释等要素。
少年游•早行[宋]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为“早行”,心境多是积极的。从“下阕”内容(早晨的霜气重重地袭来,即使穿着驼裘大衣都感到冷意,但是我的心情却轻快得和马蹄一样;十里青山,一溪流水,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