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文化建设
- 资源简介:
约5750个字。
题注:觉得这篇文章挺好的,我想推荐给各位正在和准备做实验的老师们。
小组合作学习系列一如何走出建组困境
■本期对话嘉宾
李平、赵刚:山东省兖州一中教师
朱浩、王海亚:江苏省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教师
严茂华:江西省武宁私立宁达中学教师
段翼鹏:河北省武安六中教师
邱洪超:广东省东莞市康湖新乐学校教师
方洋:河南省南阳南召现代中学教师
吴俊华: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教师高效课堂模式对小组学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因而小组学习就成了关键。
本期“问道”,从一线教师中广泛征集有关小组组建和建设两方面的问题和困惑(问题来自一些课改学校、本报读者QQ群、现代课堂周刊读者QQ群等不同渠道),并邀请了几所课改学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现身说法,就如何科学分组、如何发挥学习小组长的作用、如何增加小组的凝聚力等实际操作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能帮助广大教师走出分组困境,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得力的教学帮手。如何走出建组困境
分组讲求策略
问:在实践中,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划分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方洋:小组组建应在班主任对全体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校首先组织一项面向全体新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在小组组建的过程中,除了保证每组内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外,还考虑分配一名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性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活泼型学生与内敛型学生相结合,以增强小组的活力。
吴俊华:我认为,分组时要考虑三个因素。成绩分配因素:要使各小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小组间不至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别搭配因素:遵守异性效应,实行男女搭配,如此一来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效果更为显著;家庭背景因素等。尽量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