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ppt149
- 资源简介:
共23张,另有教案。课件制作精美,教学设计详尽规范,实用性强
《秋 天》教学设计
——在诗情画意中感受秋天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向,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首诗内容简单易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诗歌的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应通过学习此诗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要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图精美,使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仿写歌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五、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六、教学手段: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研讨法
七、教学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秋)
1、学生观赏秋天的图画,自由用词语或句子描绘秋景
师小结:秋天是一个浪漫的季节,是个容易引人遐思的季节,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心捕捉,描绘出了秋天的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诗人笔下那动人的秋魂。
(设计意图:用秋天的图片导入,激起学生对秋天美景的热爱,欣赏之后说自己心目中的秋天,锻炼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
二、赏读诗歌,领悟美感,把握作者的感情。(读秋)
1、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