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农村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探究
- 资源简介:
约4220字。
新课改下的农村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探究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仁风镇中学 刘晓芹
【摘 要】 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较城里学生巨大的差异, 大多数农村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是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研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培养 良好 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
在多年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较城里学生巨大的差异, 农村学生在学习环境上得不到足够的外界信息与方法指导、帮助。他们的语文学习一开始就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大多数农村学生都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上了初中以后,由于知识复杂程度与难度加大,大多数农村学生都感到学习十分吃力。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近年来,我和我校语文组的同事们在学习和鉴借同行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农村初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方面一些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们的探索做一总结,以期继往开来。
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方面现存的问题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善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习惯;不善于做课堂笔记知识积累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不善于使用语文工具书,缺乏查阅资料和拓展课外阅读的习惯;上语文课时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等等,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低下,又使其对语文语文成绩不甚满意。从长远来讲,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农村学生很难适应现代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进而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前途。
二、农村学生语文不良习惯的原因探析
(1)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了,留守学生则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娘或亲戚朋友代管。这些监管人由于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低,对孩子教育缺乏应有的知识,通常把重点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通常不会更没有能力过问,顺其自然,长此以往,随着没解决的问题的日积月累,致使学生的语文成绩的下降。部分农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逐步丧失。
(2)学生自身因素。现在的初中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娇生惯养,怕吃苦、不爱动手动脑,家长又没有足够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和知识,对子女语文学习不够重视,导致语文成绩不理想。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难以短期形成。
(3)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由于受应试教育和考评制度的影响,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知识教育重于方法与能力教育,过分注重学生成绩。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与语文学习习惯教育的指导督促不足,缺乏学法指导的一贯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