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阅读个性 构建完美人格
韩寒东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反映着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包含着个体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信念等多种因素(这里,我不妨称之为“完美的人格”)。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注意引导学生有个性地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的语文活动。在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中,构建起他们完美的人格。
首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其本质就是人的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①新课标凸现了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其核心便是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人格素养,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实施新课标的实践中倡导语文个性化阅读,也是适应教育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要求。
同时,让生命自由生长,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近年,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感到教育应当“走进生命教育的新时代”,通过课程改革,创造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②促使我们的教育向生命敞开,促进我们的学校、课堂成为鲜活生命、完整生命的摇篮,让所有生命的全部价值在校得到高扬。因而,教育的理想境界就是让学生自由学习。学习是一种内在的思想交流、对话、质疑、反思,以及达成新见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其实质而言,是自觉、自愿和自由的,任何外在的强迫都无助于启动和维持这一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只有让其充分地有个性地自由学习,他们身心各方面的潜在发展倾向才能表现出来。“自由乃是其他价值欲得到发展所必须的土壤”,③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自然便成为本真教育和教学的方式了。
其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义务教育课标),任何人不能包办代替。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钱梦龙先生提出“三主四式”语文教学模式以来,“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实际情况却是观念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现实表现则是学生主体性的严重缺失。学生个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要么是“填鸭式”的鸭,要么是“牵牛式”的牛。学生不是主动探究,而是被动接受。弘扬阅读个性的语文学习,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