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台湾地区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1980字。
2011年度台湾地区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占55分)
一、单选题(占34分)
说明:第1至第17题,每题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最适当的选项,画记在答案卡之“选择题答案区”。各题答对得2分,未作答、答错或画记多于1个选项者,该题以零分计算。
1.下列“ ”内的字,读音相同的选项是:
甲、三审定“谳”/望之“俨”然
乙、率尔操“觚”/酒“酤”于市
丙、羽扇“纶”巾/为国“抡”才
丁、兄弟“阋”墙/“翕”然从风
戊、“巽”与之言/钟鼓“馔”玉
(A)甲乙 (B)乙丁 (C)甲乙丁 (D)甲丙戊
2.下列文句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A)连用数计,不能得骋,他已力乏技穷,最后只能甘心认输
(B)他连番杀人劫财,祜恶不悛,当处以极刑,免得再贻害社会
(C)这条蟒蛇昼伏夜出,极端狡猾,如今入吾壳中,再也不能作怪
(D)阿里山赏樱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人群纷至沓来,挤得水泄不通
3.阅读下文,选出□内依序最适合填入的词语,正确的选项是:
传说的生长,就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初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作个中心的“母题”(Mo-tif),你添一枝,他添一叶,便像个样子了。后来经过众口的□□,经过平话家的□□,经过戏曲家的□□结构,经过小说家的□□,这个故事便一天一天的改变面目:内容更丰富了,情节更精细圆满了,曲折更多了,人物更有生气了。(《胡适文存•三侠五义序》)
(A)传说/敷演/剪裁/修饰
(B)宣扬/扮演/推敲/润色
(C)阐发/排演/增删/归纳
(D)传播/演义/虚拟/节制
4.《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中的“市”意为“买”,《宋史•太祖本纪》“市二价者,以枉法论”中的“市”则意为“卖”,前后“市”字意义不同。下列各组语词“ ”中的字,前后意义不同的选项是:
(A)物伤其“类”/出“类”拔萃
(B)折冲“樽”俎/移“樽”就教
(C)“去”职数年/“去”国怀乡
(D)“疾”恶如仇/大声“疾”呼
5.以下为一段古文,请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适当的选项:
“道之于心也,
甲、中穽深室,幽黑无见。
乙、此则火之耀也,非目之光也。
丙、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
丁、犹火之于人目也。
而目假之,则为己明矣。”(王符《潜夫论•赞学》)
(A)甲丙丁乙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丁甲丙乙
6.阅读下文,依照前后文意的连贯关系.选出适合填入的文字,正确的选项是:
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甲)。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汇聚着当时当地的(乙)。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