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9
- 资源简介:
约5430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
黄宏明
一、课前
在大屏幕上打出第一张幻灯片,同时播放舒伯特的《小夜曲》。(渲染氛围)
幻灯背景为黑色,文字为红色加白色阴影、宋体。内容为:
1、海子诗句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
流浪 爱情 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
诗歌 王位 太阳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海子照片
黑白、半身、戴大眼镜、笑得非常灿烂——似乎是一个快乐的人。(照片下方以黄字标出:诗人海子)
二、上课
(一)导入、简介海子
师:大家过去听说过诗人海子吗?接触过他的作品没有?
生:没有。(看来,生对海子非常陌生)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短诗去了解海子、走近海子、感悟海子吧。(幻灯出示课题。背景为一充满梦幻色彩的画面。吸引学生,暗含启示)
幻灯:海子简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注:海子于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食指【郭路生】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西川撰文
在介绍中,老师补充五点:1、25岁的天才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时,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说选》。手中握有遗书,上书:“我的死与别人没有关系。”2、在海子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以后的这些年里,他只看过一次电影。而且,海子似乎拒绝改变他生活的封闭性。3、说起海子的天赋,不能不令人由衷地赞叹。海子15岁从安徽安庆农村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初在校刊,后转至哲学教研室,先后给学生们开过控制论、系统论和美学的课程。海子的美学课很受欢迎,在谈及“想像”这个问题时,他举例说明想像的随意性:“你们可以想象海鸥就是上帝的游泳裤!”学生们知道他是一位诗人,要求他每次下课前用10分钟的时间朗诵自己的诗作。今天看来,那些聆听过他朗诵的人有福了!4、海子的诗歌理想。海子期望从抒情出发,经过叙事,到达史诗,他殷切渴望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诗歌帝国:东起尼罗河,西达太平洋,北至蒙古高原,南抵印度次大陆。5、本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即海子自杀前两个半月不到。
(二)读——重在感受
师:下面,我们来聆听名家朗读这首诗,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投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Flash。播放朗读mp3)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阅读这首诗。读到动情处,请主动站起来为大家朗诵,可读某一句、某一节或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