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演”中学语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0/31 22:13:5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80个字。

  在“表演”中学语文
  陈政勇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善用“表演”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理念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一表演的意义
  (1)激发语文兴趣
  有趣的小说能使人废寝忘食,优秀的电视能使人乐而忘返,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对语文要感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证明,学生对教学中的表演形式非常感兴趣。
  首先,我们的教学方式一直以课堂上的“讲——听——练”为基本模式,千篇一律,这种模式有利于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学生获得的是现成的知识,失去的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听”的全神贯注,这似乎成了课堂统一模式。表演式教学,由于学生很少接触这种全身心投入式的学习方式,所以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为了表演好情节和人物,就会钻研教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年龄阶段。初中阶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使他们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得到很快的发展。其自身的好表现欲望也非常强烈。课堂表演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
  再次,“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将书面文字用身体语言,神情体态,情绪变化再现出来,是必须经过一番想象和联想的。“表演”中,学生必须运用各种可能运用的感觉器官去充分感知课文,才能对课文的内容、重点语句理解得更为透彻,掌握知识更为深刻。如在讲《孔乙己》时,让学生在桌子上表演“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重点体会“排”字的动作与他不屑一顾的神态,怎样的动作是“排”呢?体会“摸”、“拿”等其它动作能否表现出孔乙己当时的心理?学生对“排”这一动作的表演体会准确,则掌握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在“排”、“摸”、“拿”的“表演”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轻松了教学环境,领悟了人物心理。学生的主动参与成了学习的主体,老师则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
  (2)培养创新能力
  表演既源于教材而又不完全依赖于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上《送元二使安西》时,我曾让学生上讲台表演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结果甲组表演增加了一个送银两的情节,乙组添加了一个让对方写书信联系的情节。这两个情节全是学生的再创造,但很符合故事的情节,有画龙点睛之妙。我并不因为书上没有写就轻易地否定他们,而是在表演之后的讨论中,让其他充当观众的同学探讨表演的得失。大部分同学对两组的表演给予了肯定,尤其是自己加的两个细节,认为很符合诗歌的内涵。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表演,在表演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去领悟创新的真谛。
  (3)提高综合素质
  表演是让学生通过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以及多感官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让表演获得生动形象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演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敢于上场发表意见,锻炼了胆量;深入理解词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增强了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把理解和分析的结论说出来,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表演时需要表情、体态、手势的配合,又提高了表演的艺术;表演时需要与他人配合,培养了协作精神;表演时要展示文中的形象美,这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