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发现桥梁 探寻写作源泉
——初中生“发现日记”初探
江苏省东台市许河中学 崔爱军
日记素材来源于生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深入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是获取日记材料的有效途径。指导初中生写“发现日记”,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内容,学会观察、悉心体会,积累生活素材、勤于练笔。通过“发现日记”的系列化训练,为提高初中生作文能力辟出一条新途径。笔者近年来指导学生写“发现日记”的过程中,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挖掘生活之源,丰富写作素材
古人认为作文“萌一意,出一言”,“歌有思”、“哭有怀”。即作文是在人对生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有所感受所抒发的自己的情感。故古人主张“有为而作”。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为什么作文时却空洞无物呢?其关键就在于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不够,他们不能对自己周围的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有所感、有所悟。不善于发现可引发自己感悟的亮点或细节,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生活空间的狭窄,生活阅历的局限以及思维能力的制约,使其发现不了,感知不到。因此引导他们从易于发现感知点的生活中开始,这些感知点一旦被感知,就会有所悟,迸发出情感的火花,有感而作就形成了,然后再逐步深入生活的各个层面,使其逐步形成善于发现感知点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才能在貌似平常的生活中也发现自己的感知点,达到有感而发。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感知能力,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观察、调查、参观、访谈等活动。
1、引导观察
观察是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平时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方面,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观察要领:如注意观察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征,注重主观感受等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在日记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在指导他们写这类日记时,我一直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从观察静物入手,然后观察动物(包括人的肖像、神态、动作等)。在观察过程中,我要求大家动用各种感觉器官,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把事物的每一个部分都观察仔细。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为写作积淀丰富的素材,本学期我还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写“系列观察日记”训练活动。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专门为每位学生制作了一份“中学生系列观察日记”训练计划表,这份表格设计新颖独特,主要分四大系列、五个部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