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主题不容置疑
- 资源简介:
约5310个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的主题不容置疑
山东省邹平县青阳镇初级中学张廷修
【内容摘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解读为“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更契合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从文章的实际内容和写作背景来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主题都不容置疑,那种认为其主题不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
【关键词】
鲁迅主题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实际内容写作背景
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一直以来,它就是一茬又一茬的初中学生学习的课文。关于文章的主题,其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罗列出了三种意见让学生讨论: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对于这三种意见,《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明道:“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理由可参见‘有关资料’。”显然,第一种意见被认为是合理性最差的一种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笔者已教过数遍,随着理解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后两种意见的再三斟酌,笔者认为还是第一种意见更契合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分析如下。
从文章的实际内容来看,笔者认为鲁迅先生描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反映读书生活的枯燥无味,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而写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则是用来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具体剖析如下。
先生在对百草园的描述中,明确指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他在写完百草园里美好的自然风物、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有趣的雪地捕鸟之后,在接下来的过渡段里又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对百草园的依恋之情。可是,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却不是他读书的一方乐土。
过渡段中的一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事先就反映了他对被送进书塾去读书的不情愿。
接下来先生写了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对先生的印象和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黑油的竹门”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而陈设单调的书房(一块匾、一幅画)也不能不让人感到沉闷,这与多姿多彩的百草园没法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