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维训练,培养个性特长——谈话题作文的教学
作者:蔡亚玲
话题作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朵奇葩。它具有命题的开放性,思维的发散性,内容的相关性,文体的多样性,表达的技巧性等特点。近年来在中考、高考中频繁出现,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它给广大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和操作空间,怎样加强对话题作文的指导,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提高学生对话题作文的认识,并加大训练的力度,才能适应高考中五彩缤纷的话题作文写作的需要。以下是我对话题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依托课堂教学,激发审美情趣
要写好话题作文,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好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构建教学与写作双向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扎扎实实上好每堂课。全面掌握文化知识,丰富情感体验,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为写好话题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美,就必须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赏析,使学生理解美感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培养学
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获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如粤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感悟自然”的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他们鉴赏美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为目的的。
为了使他们提高认识,获得灵感,我们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分组外出旅游,寻找素材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学习《黄山记》这篇课文时,给学生播放黄山自然风光的视频。黄山万千景象奔涌于眼底,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思想受到震撼,审美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撞出思想的火花。另外两篇课文:《巩乃斯的马》中描写了两个“马”的场面,是具有典型的西部草原的广阔壮烈的场面,正是这种特有的西部风情,提升了作为个体的生命境界。《瓦尔登湖》在说明湖水的清澈的同时写出了湖水的纯朴、原始、自然及远离人世,从而折射出人的本性。学完这个单元后,我们要求学生以“感悟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同学们写出了许多感悟宇宙博大,人生无穷的奇文佳作。
古诗词教学也是进行美育的极好阵地。学习诗歌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很快融入诗情画意之中,继而获得视觉美、听觉美。精心选取与诗词内容相符的画面,配以恰如其分的音乐背景,可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进而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
象激发学生去探究它的意境。调动他们的悟性,使他们受到极大的熏陶和感染,在美的感受中获得知识,锤炼品格。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中,我下载了“赤壁怀古”的歌曲和电影《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的剪辑,并以电影《三国演义》片头曲为背景音乐。雄壮的场面。浑宏的气势,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情澎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进入学习境界,感受、体验作者的激情和要表达的主旨。迁移训练时拿这首词同散文《赤壁赋》进行比较,分析苏轼的哲学观和人生态度。然后进行“人生、信念、生活”等相关话题的作文训练,就比较得心应手,轻松自然。也确实有不少学生写出了内容形式俱佳的好文章。
学习古诗词还应注意比较同一题材、同一类型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的共同性和特殊性。寻找写作契机,进行思维训练。如:同是写“愁”,杜甫、李清照、李煜各有不同。杜甫《登高》苍凉悲壮,雄浑壮观。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的苦恨和惆怅是那样的深远。李清照的“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