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96个字。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乐成六中 王品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语文的德育,是实现中学教育目的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因此是一个值得重视并且应该加以大力研究的专门课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语文知识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和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没有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教书育人。所谓“教书”,简言之就是指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则是“育人”。“教书”与“育人”应是一个统一体。早在五十年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老先生就曾提出,教师应既当 “经师”,又当 “人师”。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每一门学科都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学科的教育也是如此。现行<<中学语文大纲>>就明确规定: “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统一的, 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渗透在教学过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会”人才,即“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四有人才(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勿庸讳言, 在语文教学中, 就 “教书” 和 “育人” 的关系而言, 却走过一段弯路。过去曾过于强调 “育人” 即强调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 忽视了语文知识的教学, 以致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们少讲或不讲政治斗争了, 于是有些人干脆把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一并丢弃, 以致于眼睛只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 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这又走一了另一个极端。人们常称教师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假如教师忽视了对 “灵魂” 的造就, 那么教师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为什么近些年来, 少年学生的犯罪率明显上升? 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外, 我想, 这跟教师忽视德育也不无关系吧。所以,在今天, 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老调重弹, 而是相当有必要的。本文试从语文科德育的特点,进行语文科德育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作一番探讨。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语文知识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