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同步学习方略ppt(11份)
-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课件+双基限时练+单元回顾+作文讲练平台)
4-11中国建筑的特征.ppt
4-11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撷珍.doc
4-12作为生物的社会.ppt
4-12作为生物的社会课后撷珍.doc
4-13宇宙的未来.ppt
4-13宇宙的未来课后撷珍.doc
第四单元检测题.doc
双基限时练11中国建筑的特征.doc
双基限时练12作为生物的社会.doc
双基限时练13宇宙的未来.doc
作文讲练平台4.ppt
双基限时练(十一)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脊(jǐ) 贫瘠(jí)
额枋(fānɡ) 贞节牌坊(fánɡ)
B.木榫(sǔn) 鹰隼(sǔn)
墁地(màn) 摘瓜扯蔓(màn)
C.柁墩(tuó) 滂沱(tuó)
琉璃(liú) 钟灵毓秀(shū)
D.缅甸(miǎn) 沉湎(miǎn)
戗兽(qiànɡ) 哭天抢地(qiǎnɡ)
解析 A.坊fānɡ;C.毓yù;D.抢qiānɡ。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鼓噪 蛊惑人心 轩敞 喧然大波
B.省份 恰如其分 漫灭 轻歌慢舞
C.切削 枭首示众 坐落 虚座以待
D.规划 指手画脚 蚂蚱 蛛丝马迹
解析 A.喧然大波—轩;B.轻歌慢舞—曼;C.虚座以待—左。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此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
B.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
C.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D.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
解析 A.“因此”应为“因而”。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城市中,树多了一棵,草多了一片
……
双基限时练(十二) 作为生物的社会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鲱鱼 柴扉 菲薄 流言蜚语
B.梗节 哽咽 田埂 如鲠在喉
C.毗邻 纰漏 媲美 夫妻仳离
D.渎职 案牍 疑窦 穷兵黩武
解析 A.菲fěi,余读fēi;B.全读ɡěnɡ;C.依次读pí|pī|pì|pǐ;D.窦dòu,余读dú。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蜂窠 觉查 黑鸦鸦 绿树成阴
B.模形 阈值 毛茸茸 骚动不安
C.谜惑 拱券 神经元 庞然大物
D.窜改 黏稠 巴不得 迄今为止
解析 A.觉查—察;B.模形—型;C.谜惑—迷。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落实,我们这座城市往年那种整天雾蒙蒙的天空终于晴朗了起来,人们终于见到了青天白日。
B.经过多次苦口婆心地求告,房管部门才答应给我这套42平米的经适房,没想到,房还没到手,你们姐弟就争了起来,真不知,在你们眼中看重的是房,还是养育了你们的亲娘。
C.电信诈骗者之所以能够得逞,是
……
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瓦当(dānɡ) 戗风(qiānɡ)
拱券(xuàn) 削铁如泥(xuē)
B.苍穹(qiónɡ) 轮廓(kuò)
蚂蚱(mà) 血流殷地(yīn)
C.阈值(yù) 关卡(qiǎ)
桔梗(jié) 一奶同胞(bāo)
D.漩涡(xuàn) 喷香(pèn)
坍缩(tān) 解剖自我(pōu)
解析 A.削xiāo;B.殷yān;D.漩xuán。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车厢 集装箱 辐射 幅员辽阔
B.板图 制图版 冒失 贸然行事
C.记录 纪念柱 吻合 和家欢乐
D.蜂蜡 腊梅花 座落 坐无虚席
解析 B.板图—版;C.和家欢乐—合;D.座落—坐,坐无虚席—座。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灾难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养分,我们需要了解过去,接续曾有的精神力量,幸而有这样一批作品,将灾难直陈于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同身受历史曾有的体温与疼痛。
B.网爆国企珠海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总经理周某等人,一顿饭喝掉高档红酒12瓶,但珠海国资委调查回应称,其中6个空瓶是学习红酒知识的道具,这一解释实在匪夷所思。
C.春节临近,盗窃事件频频发生。对此,公安部门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范意识,出行时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财物,以免被窃贼探囊取物。
D.2013年春节晚会热热闹闹开始了,台上载歌载舞,台下人言啧啧;我们一家人齐聚电视机前看春晚,也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解析 本题A项“感同身受”;心理感激得就像亲身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句中望文生义致误,且本词不能带宾语。B项“匪夷所思”,不是按常理所能想象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