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论点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中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1/15 21:05:0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460个字。

  中考现代文复习第27讲:论点
  【考点概说】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与主旨标题密切相关,与重点句和中心句往往重合,要明确它的一般特点和常见位置,弄清总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理解它的总领和总收的作用。
  【考点解读】
  1、明确论点特征。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它的内容特点有三个:一是正确,就是能揭示真理,表现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二是鲜明,就是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隐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三是新颖,就是表达的见解非常独特,“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之未发”,令人耳同。例如陈群的《理想的阶梯》一文,其中心论点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揭示了奋斗与理想的关系,是符合客观真理的;也是“鲜明”的,它表达的意思是直接的,不转弯抹角,也不含蓄隐晦;还是“新颖"的,它运用了比喻手法,十分形象具体。论点的形式特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语言简练,多用判断句,或单句或复句,高度概括凝炼,修饰语不多,表意干脆明了。例如叶圣陶先生有一篇《作文与做人》的短论,其中心论点是“文当然是要做的,但是要紧的在于做人”。它虽是一个复句,由两个判断分句构成一个转折复句,其形式特点,可鉴一斑。对于论点的这些特征,我们都要弄个一清二楚,这对于阅读应试论点知识是极有帮助的。
  2.认清论点位置。
  论点的位置大致有四种情况:一是论点在题中,也即题目直接为中心论点,这种情况,论点最为鲜明突出,例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毛泽东同志讲话稿的节选,文题就是论点。二是论点在开头,或者在开头首句,或者在开头部分的某个地方,例如林家箴先生的《说“勤”》,论点就是段首末句:“学生的精神造诣来源于勤”。三是论点在中间,主要是指论点在论证的主体部分,如胡适先生的《想和做》,其论点在中间的第七段:“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四是论点在结尾,具有结论的特点,例如吕叔湘先生的《论“基本属实”》,其论点就是在文章的末句:“‘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论点的这四种位置,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应试议论文阅读题,往往涉及论点的这些知识。
  3.分析论点作用。
  论点在文章中的作用,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从不同角度看,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论点的总领作用,这主要是指论点在开头出现,它如全文的总纲,居高临下,提纲挈领。二是论点的总结作用,这主要是指论点在结尾出现,对全文内容来一个总收和结论。三是论点的过渡作用,这主要是指论点在中间出现,承上启下,衔接过渡,使上下文严丝合缝,如《想和做》的论点就是这样。四是论点的揭示主题作用,因为论点是全文论述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是中心思想的结晶,这是内容上的作用。五是论点的写法提示作用,即通过论点来显示论证方法或者语言特点,如《理想的阶梯》的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就提示了本文必然要用喻证法。六是论点的文眼作星,议论文也有文眼,这就是中心论点,它往往富有哲理,极具启发性,甚至就是文章的警句和重点句。论点的这些作用,在阅读测试中常常会遇到,如果我们把握了其中的规律,对回答此类试题是十分有利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