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200字。
读书与教师成长专题讲座
(经陶老师修改后的初步整理稿)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第一次来到威海高区神道口小学,感觉学校虽然小,但非常温馨、雅致、细腻、美丽。
今天我想谈一下读书与教师成长,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当今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有文化的校园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这样一种风气。另外,作为一个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但是就在这片文化沃土之上,读书也是渐行渐远。因此,我想从这个角度和我们在座的老师进行交流。下面,我将从十个方面谈一下。
一、生存必需
我之所以说读书是我们的生存的必需,正像我们人需要吃饭、休息等等一样,这是必需的事情。
一、授业解惑-----文不在兹
唐朝的大散文家韩愈曾经说过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人们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仅仅说是传授道理,解除疑惑,传授道业。这还不在它的真正的内涵方面,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传道”更应该在完善人格方面;“授业解惑”也不但但是一般的授业和解除疑惑,它是带有一种文化升值的文化成长。因此,我们应当授业解惑;而授业解惑,就应当拥有文化。
大家知道,孔子在14年周游列国时“畏于匡”,就是在匡这个地方被围困了。但是孔子却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周文王已经死了,文化难道不在我孔子这里吗?他又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如果老天要想把这个文化毁掉了,那么到我这里也就完了。“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如果上天不想毁灭这个文化的话,匡人对我是没有办法的。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说他是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实际上作为老师来说,他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既然是文化的传播者,就应当拥有文化。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文化呢?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我认为还是读书。从书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汲取文化营养,才真正地像孔子所说的:“文不在兹乎?”难道不在我这里吗?同时,学生认为老师更是文化的代言人。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看老师,是一个文化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拥有文化、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完善人格-----君子求诸己
我们老师不仅仅应该是拥有文化者和智慧者,同时还应当是拥有道德人格者,是道德完善者。完善价格经由什么途径呢?我想有很多途径,读书便是其一。就说我刚才说的孔子吧。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之所以能够治天下,就像后来包括江总书记说的“以德治国”这些有关治理国家的道理在。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论语》当中,他把学习定位定在哪个方面呢?他不单单是学习文化知识,如果从学习文化知识这个层面来说,当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孔子所说的学习更多的是在道德思想方面。他在谈“学”的时候,是怎么对学习来诠释的呢。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也就是说,君子吃饭未必太好,太饱,居住也未必太好,但是你要认认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