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80字。
论情感教学的价值追求
内容提要:随着心理科学对情感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情绪情感的发生机制、特点功能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情感教学也随之应运而生并渐趋成熟。本文在阐述情感教学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情感教学的八大价值追求,以期能为大力推动情感教学的开展、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作一点理论上的探索。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学 内涵 价值追求
一 引论
正如每一种教学理念一样,情感教学的提出也是建立在以往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之上的。因此,对情感教学价值追求的探讨,首先要以它产生的背景作为起点。
人类漫长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人类知识的传递、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相当一部分还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当我们从情感维度去考察时发现,以往的教学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往往只重视认知因素而忽视了情感因素,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这首先表现在对教学本质即“教学是什么”的认识上。人们普遍认为,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提高智力的认知过程,“只有用认识过程才足以概括教学过程的各种成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1。这种教学本质观,直接导致了其他教学观念的产生:在教师观上,推崇“教师本位”,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经典的守护者,是冷冰冰的权威,教师的作用就是传授教材中的知识;在学生观上,无视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将他们视为被动的储知罐,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不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意识和独立人格的情感主体;在教材观上,仅将其看成知识的载体和传递知识的媒介,并奉为万古不变的经典;在评价观上,只考虑认知目标,忽略了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情感目标的存在。
如此等等的教学观念体现在教学实践上,就导致了下面的现象的出现:由于囿于认知领域,丰富的教学活动演变成纯技术的标准化操练,走在一条唯理智的功利主义的道路上,大多数教师实际奉行的是“考什么,教什么”的原则,科学主义的教学潮流越来越背离科学性;由于忽视或轻视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动机激发作用,学习成为天生的苦差事,莘莘学子实际走的是“考什么,学什么”的路子,缺乏情感的体验、审美的观照和主动的构建。再看看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越教越烦、学生越学越厌、教师跳槽改行、学生畏学逃学、师生关系不和谐、身心俱受损害的现象似有日趋严重之势,“少、慢、差、费”也不仅仅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批评,特级教师李吉林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2
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一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正当其时,另一方面人类又面临一系列自然的、生态的、文化的乃至于人类自身的危机,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世界各国对教育进行反思和改革。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事,更要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那种重认知轻情感的传统教学再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情感教学就这样历史地走向了舞台。
二 情感教学的内涵确认
要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确立情感教学的地位,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它的内涵。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3。为了准确把握其内涵,下面还要做几点说明。
(一) 情感教学与认知教学的关系
正如引论部分所述的那样,情感教学的提出是建立在传统教学重知轻情、重理智轻情感的背景之上的,是对传统教学矢衡现象的矫枉、规正,它没有而且永远不会忽视、否认、掩盖教学中的认知因素。恰恰相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认知因素的重视,尤其要借鉴国内外心理学在认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以力求形成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互促并茂的教学新格局,以最终实现作为教育者的人对作为受教育者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情知和谐统一的教学。”4情感与认知恰如教学中的两轮,它们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互相促进互相辅助紧密相连的。
(二) 情感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