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社科文阅读解题六原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23 22:2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00字。
社科文阅读解题六原则

高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所作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科类、科技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其中的社科类文章,一般包括哲学、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伦理学、民俗学、宗教研究和美学原理等学科的论文或事理说明文,一些哲理性议论散文也可归入此类。命题所选文章一般出自名家之手,其思想观点具有权威性,其行文结构具有规范性,其语言表达具有可读性,其思考力度具有深刻性,其语体色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它的命题指向,既考查“抽取、提炼、概括”的一般阅读能力,又考核“联想、转化、拓展”的较高阅读品质,还引导考生注重“深入思考、探幽发微”,在答题过程中“延展发挥,创造补充”地培养创造性阅读习惯,以实现创造性阅读结果。所以,社科文阅读命题,具有注重语境、整体统揽、变换角度、逐层引导、推敲因果、多项干扰等六大特点,由此也便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六大解题原则。
一. 语境着手原则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现实环境,包括作品的上下文、说话的前言后语,以及说话和写作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语体环境等因素。社科文阅读命题,有意识地利用语境因素设计信息抽取与筛选、重组与转化的题型,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语境意识和习惯,这便是命题的语境策略。因此,明确命题策略,利用上下文(狭义语境)和有关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广义语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答题原则。其运用方法如下:
第一,寻找有效的阅读区间抽选有关信息。例如1993年全国高考卷第26题问文中所说的“‘三个向度’是指”什么?要求分条回答。通读全文,先找“三个向度”所在段落是第四自然段,再找阐述“三个向度”的有关语句作为“有效阅读区间”:
  吉尔富特1956年和1965年提出智力结构模式,以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果的因素分析和
形态结合这样三个向度来解释人类知识的结构。
其中在“三个向度”前有个指代词定语“这样”,抽选它的指代对象——“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果”,便可得出“三个向度”的具体答案是:①运作向度;②内容向度;③结果向度。
第二,利用上下文解读语句的特指意义。例如2000年全国春季高考第21题,问“第一自然段中的‘杰作’指的是什么?这样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题干已告诉了有效阅读区间是第一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和文后注释(原载1945年12月9日《时代评论》第6期),便可知晓“杰作”一词是反语,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效果是“使悲愤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请看原文有关语段:
  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
但既已认清了是兽行,似乎也不必用人类的道理和它费口舌了。
由此可见,离开语境的词语是僵死的语言材料,其意义只能是字面意义,且因字面意义的不确定性也难以确定具体内涵。
第三,将指示信息功能的词语放置在具体语境中解释。所谓指示信息功能的词语一般指指示代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等提示或指代有关信息的词语,其使用频率高,命题几率大,是理解文意或段落的关键词。例如1995年全国卷第27题,问“第三自然段中说‘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并打比方作了说明,这个‘前提’实际上说的是什么?”将“前提”这个提示信息的词语放置在它的具体语境中,即原文第三自然段所论述的过去的语文教学导致成绩不好的第二点错误认识,即“把语文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以讲为主”的有关语句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