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担当”材料作文导写
- 资源简介:
约3720字。
处世 担当
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三中张峪铭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心理学上有一种“投射效应”,就是人们喜欢将自己心中的所想,自然投射到他人身上。也就是说人们喜欢用自己的“尺度”去度量他人。认为自己喜爱的,也是别人喜爱的;自己厌恶的,也是别人厌恶的。可事实并非如此。有时你喜欢的恰恰他人不喜欢。
要求根据材料选对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高考作文。
写作提示:
从给出的材料看:
1、“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人向生不向死、驱利避害、好奇心等是人的共性,在生活中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同理心”去为人处世,应该值得肯定。可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角度立意行文。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没有什么争议,但“己之所欲”,是不是别人一定也有所欲?这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人之区别在于其个性。之所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是因为其内心想法的多样性。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喜欢的,可能不适合我。你讨厌的,我可能很喜欢。所以从个性角度出发,去论证“己所欲者,也不要妄施于人”的道理。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也不妄加于人”,其实都是一个“尺度”。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人人都用自身的“尺”去“度”身边的人。而人人又被身边的人“度”着。可从“尺度”入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素材链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换一句话说,就是将心比心。现实中若能做到将心比心,就会以恕己之心恕人,也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体现一个人的善良品质。如:东晋有一个大臣叫庾亮,他有一匹很凶的马,他很不喜欢。有人建议他卖掉。他却说:“我卖掉了它就会有人买它,那样会伤害它的新主人。”这种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做法,不仅彰显了庾亮的高风亮节,也构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基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宽容情怀。如一位阿姨生病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她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时她正想抱怨几句,却抬头看到了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 她突然想到了她的女儿,于是阿姨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终于叹了口气,她连声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扎了三针。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