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指导
- 资源简介:
约3530个字。
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指导
翁祐中学:梁广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和张志公先生都认为:从自己学习的经验看,得自课内和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给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容易让学生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地,容易造成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泛泛而读的不良习惯,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果和阅读的能力。那么,怎样行之有效地开展读书活动,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呢?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令他们真读书,读真书。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老师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1、营造气氛
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热情,是学生能够全员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也是课外阅读有序、有效、正常开展的前提。
首先是校园特别是教室文化的建设。可以张贴一些“开卷有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类的格言、警句;可以提供空间,让学生不定时的张贴自己的读书摘抄、优美句子等;可以经常组织读书展示活动,让学生得到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空间。另外,老师上课时可以旁征博引,让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并可以适当留下悬念,引导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当然,老师带头多读课外书籍,才有能力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同时,这也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的重要手段。
2、选择书籍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选择书籍很重要。一方面是避免不良的书籍对学生的毒害。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另一方面,正确选择书籍也是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手段之一。选择书籍不外是“学生自主选择”与“老师(家长)推荐”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