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探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7 23:0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000字)
    《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探析
胡中方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中最长的一首,全诗共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清沈德潜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它以人物为中心铺叙故事,情节曲折,讲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的读者。人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不禁纷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兰芝为何被遣,造成刘兰芝悲剧的深层次原因何在?
一、刘兰芝被遣之谜
刘兰芝为何被遣,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就目前而言,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1、礼教迫害说
关于刘兰芝为何被遣,传统的权威解释是:以焦母和刘兄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迫害,这种解释未免过于简单武断。本诗所表现的决非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批判,而是为了歌颂人间至真至纯的的爱情。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编者的编选诗歌的标准上看出来。
诗前有这样一段小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序文中的“时人伤之”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动机。在当时的社会,“出妻”是较为常见的,不足以引起作者的创作冲动。故事中真正感动作者,使作者提笔创作的原因在于兰芝和仲卿的双双殉情,兰芝夫妇誓死捍卫爱情的行为震撼了作者,在爱的力量的感召下,作者才写下了如此哀婉动人的诗篇。可见,作者的创作动机在于肯定刘兰芝的美丽、忠贞,歌颂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
《孔雀东南飞》最早被《玉台新咏》收录。《玉台新咏序》中称编者“于是燃脂暝写,弄笔晨书,撰录艳歌,凡为十卷。曾无忝于雅颂,亦糜滥于风人。”唐李康成在《玉台后集序》中说:“昔陵在梁世,父子俱事东朝,特见优遇。时承平好文,雅尚宫体,故采西汉以来所著乐府艳诗,以备讽览。”可见,《玉台新咏》所收的诗歌,是乐府艳诗。从编者的角度看,《孔雀东南飞》被定位在艳歌题材上,是一首歌颂爱情的诗篇,而非为了批判封建礼教。
2、无子说
有人认为,刘兰芝之所以被遣,是因为无子嗣。的确,从书中可以推断出,刘兰芝并无子女;而且,古代“无子”也可以构成被休的一条重要理由。《大戴礼记》就有所谓“七出”的条文:“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但仔细推敲,“无子说”也站不住脚。
倘兰芝无子,焦母大可援引“七出”之条遣之,而不必横加挑剔。而且,虽然古代允许出妻,但从中国文化的总的倾向看,并不赞成出妻。夫义妇顺,琴瑟和鸣,白头偕老才是中国古代追求的理想婚姻。即使构成了出妻的条件,古人也不会轻易出妻,而是尽力维持夫妻关系,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以无子为原因出妻一般也要等到50岁后。况且,古代有纳妾制度,以无子为理由出妻实在没有必要。书中也从未公开或隐约提到兰芝无法生育,兰芝20左右,正当妙龄,自遣后,求婚者踏破门槛,试问,如果兰芝真得无法生育,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求婚者呢?可见,“无子说”实在难以自圆其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