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10字。
让音乐为语文课堂伴奏
衡南县茶市镇中学 罗淑兰
我是一名爱好音乐的语文教师,从教多年来,我一直兼教初中语文和音乐这两门学科。上这两门课,声带虽然吃了不少苦,但也颇有收获,我从中悟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语文教学方法——音乐伴奏法,就是把音乐融进语文课堂,把语文课上得更轻松、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音乐,本身就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丰富人的想象力,激发人的灵感,鼓起人的勇气,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它有时甚至比文学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因此,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适当的音乐手段,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可为之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创设良好的审美物境和审美心境,能培养、提高学生对文字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播放音乐或歌曲,创设学习氛围,顺利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从来都很注重导语的新颖性、生动性、趣味性。而播放或演唱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曲目,正是一种能帮助学生走进课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中学阶段有不少课文都可以运用此法导入,如果运用得恰当,能很快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时,我首先播放了初中音乐第一册上第六课中一首高胡、古筝、扬琴三重奏《春天来了》,然后问学生听这首曲子,想到了春天里怎样的景象。这首曲子描绘了春天里百花盛开,百鸟争鸣,风和日丽,人欢歌扬的风光,这与《春》的内容基本一致,而且曲调清新、秀美,既有浓郁的艺术韵味,又带给学生美妙的听觉享受。学生听了,精神振奋,兴趣盎然,一个个都情不自禁地翻开书本读课文,然后再细听课文的配音朗读。还有,在教《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首小诗之前,我先播放了《国歌》。这支在中国革命史上永远闪烁着战斗光芒的革命歌曲,表现了当时民族危机的深重,唱出了团结战斗的意志,这与诗歌的主题也相吻合。当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时,我再让他们齐声朗读全诗,那跳跃式的、“鼓点式”的节奏,那抑扬顿挫的旋律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教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前,我播放了同名歌曲《沁园春•雪》,虽然这是用美声演唱的,但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兴趣倍增。另外如鲁讯的《故乡》、茅盾的《白杨礼赞》、余光中和席慕容的《乡愁诗两首》也能以相应的音乐或歌曲作导入材料
二、借用音乐或歌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音乐与文学同属于文艺范筹,在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借用合适的音乐作品来帮助理解课文。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