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明文的教学困境及美点探求
- 资源简介:
约2700字。
初中说明文的教学困境及美点探求
广东珠海八中 康年华
一、学情与教情的困境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初中阶段说明性文本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这样阐述:通过比较,能够区分说明性文本的文体特征;能够阐述说明对象及特征,知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能够准确区分说明性文本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能够迅速地捕捉说明性文本的要点信息;能够用说明性语言准确、形象地说明某个事物;能够体会说明性文本所蕴含的基本情感趋向。
按常理分析,在学习实践中,师生达成以上目标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在学习说明文的现实中,笔者却很难听到满意的答复。那么,师生到底对说明文“感冒”到什么程度。为此,笔者就关于学生和教师对说明文的学情和教情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特选取了珠海五中、珠海八中、珠海十一中各两个班的学生作为问卷对象进行了调查。在学生方面,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实收293份,其中有效卷288份。在学情方面,对学生就五种文体的兴趣进行问卷(以下数据为约数,保留整数)。
学生基于各文体兴趣情况学情调查表
文体
学校 说明文 小说 记叙文 议论文 诗歌
五中 8% 36% 28% 17% 11%
八中 11% 32%. 25% 18%. 14%
十一中 7% 35%. 26% 20%. 12%
小说具有曲折、动人的情节易吸引人,记叙文有人物及事件来陶冶人,议论文有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服人,诗歌有强烈的感情来感染人。而说明文不具有以上的优势,虽然说明文也讲究严密的逻辑顺序,但它是说明事物的特征,难以引起共鸣,自然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在上表中,三所学校的学生都偏重于小说文体,而对说明文的兴趣度为最低。
在教师方面,笔者特选取了珠海五中、珠海八中、珠海十一中共18位老师作为问卷对象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8份,实收17份,其中有效卷17份。在老师教学方面,很多老师在教授不同文体时,也存在不同的教学兴趣。
教师基于各种文体教学兴趣调查表
文体
学校 说明文 小说 记叙文 议论文 诗歌
五中 13% 26% 24% 19% 18%
八中 14% 28%. 22% 21%. 15%
十一中 12% 27%. 25% 20%. 16%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师对说明文、诗歌的教学兴趣不高,特别是对说明文文体的教学,教师的兴趣最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何处?据一线教师透露,从学情来看,学生本身对说明文的阅读兴趣就低,对说明文的课外阅读量不是很大;从教情来看,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一般总是按照“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套路,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