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ppt13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五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4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2/21 21:06: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29张,约2600字。

  8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过程与方法:
  对文章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求真求是的“咬文嚼字”的精神和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
  2、学情分析
  本文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化随笔,属议论文范畴。但本文似乎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主要体现在归结文章的观点上,这也是教学中必须正视的问题。作者在得出自己观点时,韩贾“推敲”的实例,这应重点分析。至于文中“善用联想意义”一节交代一下便可,而对套板反应则相对要详讲,警醒学生在平时写作中也要警惕套板反应,培养求真求是的“咬文嚼字”的精神和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主旨。
  (2)、体会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
  由歌曲《中国话》导入:“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饶有风趣的绕口令体现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多媒体展示)“窃书不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孔乙己的个性化的语言。同学们笑什么呢?原来,孔乙己是在“咬文嚼字”。一提到咬文嚼字,大家一定会想到古诗词里的炼字,古人炼字,字斟句酌,力求一字千金。同是咬文嚼字,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老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看看怎样的咬文嚼字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出示课题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解题
  根据下列语境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
  ①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只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②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③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形容卖弄才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