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套子的反思——小说单元教学体会
朱焕利
背景:作文是人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贯穿整个人类社会。但如何写好作文这一问题一直困挠着我们广大学生。我们每天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但我们却老觉得缺乏创作的源泉,在人物的创作中总呈现平面型,个性单一,性格一刀切,脸谱型式的人物,所以说写作成了许多学生的困惑点。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我们就结合课本教材谈谈一些关于人物描写的技巧。
描述:小说单元的教学,我们通常按照这样一个流程来处理: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的分析等等,甚至可以说是将教参上的或者优秀教案上的那些“家珍”一股脑儿的倒给了学生,尽管我们没有象以前那样进行填鸭式教学,我们老师的确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我们老师的确是在煞费苦心地点拨和引导学生,可是,回过头细想想,我们除了将这些东西拐弯抹角地“诱骗”学生说出来之外,我们还教授了一些什么呢?我们除了批判华老栓的愚昧、麻木,除了批判葛朗台的吝啬、贪婪之外,我们还教授了一些什么呢?我突然觉得那是自欺欺人,我就象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我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将该讲的内容一一向学生道来,除此之外,我一无所讲,学生自然一无所获,试问这样的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吗?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吗?
我觉得除了分析这些文本的内涵之外,还得让学生掌握一点技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养成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所以,我就结合教材中的一些关于人物描写的技巧,譬如正面、反面描写,细节描写等等方法做了一个小结,希望对提高学生写作尤其是人物描写的技能有所帮助。
分析:语文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是美好的,语文学习也应该是美妙的,我们老师不应该让学生生活在狭窄的套子里,语文创造空间应该是斑斓广阔的。对于小说单元的教学,该怎么处理,如何弥补呢?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如果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艺术就缺乏生命力。生动的人物描写在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将文章比作一棵大树,单纯的情节叙述只是勾勒出了大树的树干,只有加上生动典型的人物描写,那才是一棵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参天大树。我们高二现代小说和古代小说两单元就涉及到许多关于人物描写的方式,应该说这方面的总结对学生习作应该会有一点帮助。
反思:生动的人物描写,第一:让人物立起来。英国作家爱德华.福斯特写过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小说面面观》。福斯特在这本小册子中将文学中的人物分为扁平的和圆形的两种,他称那些类型化的、容易辨认的人物为扁平的,而称那些有多侧面、复杂性格的人物为圆形的。作家全力追求的、有更高文学审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