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回答问题的困境
- 资源简介:
约3230字。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回答问题的困境
jinyu
【内容提要】:引导,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作为教师,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的回答,达到自己预设的效果。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正常进行。在课堂上,教师总会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当学生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时,只要教师及时恰当地进行引导,就能让他们走出困境,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回答问题的困境:一、环扣环,易引导;二、抓字眼,巧引导;三、设情境,趣引导。
【关 键 词】:引导;环扣环;抓字眼;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因势利导。引导,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作为教师,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的回答,达到自己预设的效果。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正常进行。
在课堂上,教师总会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遇到问题难度不大或学生理解能力比较高的情况还好,否则就适得其反。尤其是在我们面上中学,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中下水平的学生偏多,他们往往会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于是挠头搔耳,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只要教师及时恰当地进行引导,就会让他们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走出了困境,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当然也更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回答问题的困境呢?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三点体会。
一、环扣环,易引导。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中学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带着问题,能激发学习者的注意。课堂上,学生难免会有走神的时候,而集中他们注意力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就如航船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时,为了让学生更易于思考,易于回答,教师可以就一个重难点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环扣一环,以达到设想的目标。
一次,在课堂上,讲到了《湖心亭看雪》一课,里边有这样的叙述:“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当时我就提了一个问题:作者问湖上两人的姓氏,为什么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学生听了面面相觑,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