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00字。
2005年秋成功中学高一语文(上)第五、六单元(文言文)测试题
(注意:Ⅰ卷做在答题卡上,Ⅱ卷做在答题纸上。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总分120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76分)
1、指出下列划线词语注音没有错的一项( )
A、哂(shěn)笑 比(bì)及 铿(kēng) 礼乐(yuè)
B、雩(yú) 曳(yè) 狗彘(zhī) 饿殍(fú)
C、镂(lóu) 锲(qiè)而不舍 庠(yáng)序 跂(zhī)
D、孝悌(dì) 蛟(jiāo)龙 数罟(shù gǔ) 輮(róu)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下边各句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A.①c②b③f④f⑤e⑥a B.①c②b③f④d⑤f⑥a
C.①b②c③f④d⑤f⑥e D.①b②c③f④d⑤f⑥e
4、找出“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失其所与,不知 D.颇与中国同俗
5、找出“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
A.以告,则杀之 B.必以长安君为质
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D.阙秦以利晋
6、找出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
A.既东封郑 B.没死以闻
C.晋军函陵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7、从句式特点看,找出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夫晋,何厌之有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诸侯有在者乎
8、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1)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2)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了)(4)夫晋,何厌之有?(讨厌)(5)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侵损,削减)(6)朝济而昔设版焉。(渡河)(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8)失其所与,不知。(和,同)
A、(2)(4)(6)(7)(8 ) B、(2)(3)(4)(7)(8 )
C、(1)(3)(5)(6)(7) D、(1)(2)(5)(6)(7)
9、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 )
①谨庠序之教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⑦ D.②④⑤
10、下列句中“乎”字与“摄乎大国之间”句中的“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风乎舞雩 C. 异乎三子者之撰 D. 何伤乎
11、《劝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说明问题,主要说明的问题有:a.学习贵在坚持;b.学习能够使人进入更广阔境界; c.学习可使人超过原有水平;d.学习可以使人改变素质,获得变通,对下列比喻所说明的道理判断正确的是( )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1)d (2)c (3)b (4)a B、(1)b (2)d (3)c (4)a
C、(1)d (2)b (3)c (4)a D、(1)b (2)d (3)a (4)c
12、下列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用心一也
C.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 学不可以已
13、下列6句话编为4组,都是用比喻说明学习贵在坚持的一组是( )
①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③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