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50字)
始于激趣 经由规范 实现自主
——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体会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 杨文光
所谓学生自主学习,以笔者的理解,就是学生自己作学习的主动者,自己愿意学,自己能尽量学,自己能充分运用教师所教给的方法去获取。这样的理解,或许与专家们所给的定义有很大的出入,但是,我感觉到,只要我们让学生做到了这样,学生也就“自主”了。笔者本文所记的实践与体会,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的。
我是在2003年春天开始接触“自主学习”这个概念并实践这一思想的。那时候,正是我执教高2005级的第二学期。我是由改变语文习题的评讲方式开始的。
2002年秋冬季,我在评讲语文习题,尤其是选择题时,几乎都是我念题干,学生回答答案,然后我讲理由。尽管我把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的幽默方式(“你确信吗?”“恭喜你,答错了。”)都搬到了语文课上,很多时候感觉课堂气氛调动得还不错,但后来,我还是感觉出了这样的方式有问题:课堂气氛虽然有了,学生却并没有真正地调动起来,学生还是处于被我牵着鼻子走的状态,亦步亦趋地。我开始思考怎么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2003年春节里,我在《人民教育》杂志2002年第11期上见到一篇文章:《自主学习的真谛是什么》。这是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文森教授答《人民教育》记者问的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由教到学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成为一种专制。”①我似乎觉得这句话就说到了我的问题所在——由于没有引导和示范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停留在“他动”状态,而不是“自主”状态。为此,我决定尝试让学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