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卸甲坪镇泰民族学校 覃青松 时间:2006/5/22 6:46:4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925
一、转换角色,给足学生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长期以来,课堂都是采取“灌输式”,教师整节课都在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无条件接受,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学生都是配角。这样被剥夺了学生思空间,也占用了学生的课堂时间。即使装进肚子里的,也是一些未经消化的粗粮,不能被吸收。因此,教师现在应转换角色,把学生变成主角,把自己变成配角,给足他们探究、合作讨论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想办法充分发挥主角的作用,且把这台“戏”演好。当然教师在这里面也要发挥配角的作用。久而久之,他们(主角)就会想方设法筹划下一台“戏”如何演。“自主学习”习惯自然养成。
二、及时肯定,给足学生面子,激发学生自信心。现在许多教师都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是学生没认真听讲、没有开动脑筋,或是认为他们天生就很笨。我在下面做过一项调查,其中不愿举手的有70%是害怕,担心回答错后老师批评、学生讥笑;20%的学生的确是不会做;10%的学生是见没人举手他们也就不举手。通过此项调查发现,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主要原因是信心不足,担心答错后受批评和嘲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不要一味的追求完全和自己的答案一模一样,况且,这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的回答有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久而久之,他们自信心足了,就能把自己当学习的主人,从而自主的学习。
三、和学生共同学习、探究,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胆小,不爱回答问题原因除以上因素之外,关键一点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平等。学生心中认为老师是圣者、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学习中的一些想法、问题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对此,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和学生一起探讨,并且也要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老师交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时间长了,学生学习的胆量就会大起来,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浓了,学习也就自主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也才会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这样也才符合教改的要求。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