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60字。 教研会交流资料,可指导高三语文复习。
2005年高考语文科试题给我们的启示
一、近三年来命题一以贯之的方向
(一)试题取材坚持两个方向
1、源于生活,注重适用:①有广泛影响的重大问题,如中日关系、日德对待二战的不
同态度、台湾问题等;②国家的大政方针;⑧一般性社会生活问题;④学生日常生活等。
启示: 教与学应当切实关注生活,切实关注多层面的生活,注重文本与生活的链接,注重用语文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语文复习备考应该关注生活,应引进近一年来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确立正确的教与学内容的筛选问题,筛选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适用。
2、人文关怀,情美兼具:语文材料特别关注生活,人文色彩越来越浓,动人,可读性
强,注重情与美的结合。第三大题文言阅读,丙吉注重人文情怀;第五大题现代文鉴赏,
在张家界领略到山水之美;第19小题,敬谦词有强烈的人文情感。
启示:一定要让学生充满感情地读与写(特别是高三),选择充满人文关怀的文章去阅读,辨析并思考情美兼具的语言文字,善于写出积极健康的真性情,充满感情地观察与思考。
(二)命题思路
1、强调整体,走向综合:在考点设计答题要求上强化整体感和整体把握,在整体把
握中解决局部问题,如第7、9、10、12、13、14小题,各篇名句的背诵整篇,作文也强
调整体把握,标点符号的考察放在作文中、客观题放在主观题中综合考察。
启发:①有意识地改变教学目标的确立思路,树立学生的整体语文意识,整体推进。如名句填空,要强调该背的文章要背,不能只一些名句,否则要吃亏。②改变复习备考方式,完善和改进专题式的复习方式,前期可专题复习,后期一定要走向综合复习。
2、强调开放,走向创新: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要学生多层次
多角度地阅读,注意考虑语言材料多元解读,开放空间大,思维层次强,如20题、21题。
启发:①如何解放学生,如何在规范和封闭的教学中更好地解放学生的脑、口、手,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并言之成理,改革实质上是朴实的改革。②如何解放对学生评价:
追求语文课堂灵动、生命的境界,快速地判断学生所想、所说、所写并评价,让学生始终
保持敢想、敢说、敢做的状态,功夫要花在培养学生的状态上去。
(三)考察重点
1、重视思维水平的测查,试题数量逐渐减少(28——26—21),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
①强调整合信息,强调综合分析能力,答案不要求用原句回答:
②强调深度思考,强调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如诗歌鉴赏、关系型话题作文;
③广泛联系,强调考生思维的多角度和广阔性,如作文题:
④步步推进,强调思维的层次性,如诗歌鉴赏,两题是步步推进,是层进式,作文亦
有思维的层次性。
启示:①确立教学内容的重点:在语言的品味中提高思维力,避免咬文嚼字、搞文字
游戏;②确立思维训练的重点:综合分析能力,辩证思考能力,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能力。
2、重视文字鉴赏水平的测察:今年考察重点在:
①欣赏表达技巧;
②归纳内容重点;
③综合内容与形式上的考察(如17题第①问)。
启发:注意把握文学鉴赏类教学的引导重点,基本术语要清楚,鉴赏角度要清晰;培养鉴赏兴趣(对好的东西的鉴赏);思维角度的把握;鉴赏要会说行话(会说基本术语,要有这方面的修养和内涵)。
3、重视学生积累的测察:
①基础知识的积累(字、词[成语]、句,书写基本功,修辞);
②生活经验的积累,如19、20小题:
③语感的形成性积累,如文言、成语等;
④传统文化的积淀;
⑤认识水平和价值标准的形成性积累:价值观念上的积累和深化,认识水平的积 累,避免肤浅、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