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00字。
咏物诗的鉴赏
真正咏物诗发展成熟之作品始于唐代。在经过了将近四百年分裂、动乱的痛苦之后,唐代社会出现了一个经济、文化都相当繁荣的社会局面,更由于以诗赋取士和诗歌自身传统之影响,使唐之咏物诗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各种题材无不在唐诗中得到反映,咏物诗更是以其新颖的内容在有唐一代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间产生了许多咏物之优秀作品,现就唐代咏物诗之艺术特点小做探讨,权作抛砖引玉之意。(以下所举之诗全以唐之咏花诗为例,以管窥豹,其理一也)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唐代咏物(花)诗之特点绝大多数皆表现为描绘生动,新颖传神,此可谓咏物诗之第一境界。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薰似有情, 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 碧玉盘中弄水晶。
又如罗隐之《菊》,其描绘之生动,壮物之细致,如菊花之历历在目也,尤以“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最为生动传神:
菊 唐·罗隐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
唐代咏物(花)诗艺术特色的第二点是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此咏物诗之第二境界也。如陆归蒙之《白莲》,其写出了白莲清高自傲、超凡脱俗的神韵,被后人赞赏为“语自传神,不可移易”: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又如骆宾王之《秋菊》,其诗没有一句具体描绘菊花之形态,而又句句在写秋菊之特点,真可谓不得形似而得其神似也,此乃咏物诗中较高之境界,全诗如下:
秋菊 唐·骆宾王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
唐代咏物诗之第三个特点就是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可称咏物诗中第三境界也。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
芍药 唐·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又如刘禹锡之《咏庭梅寄人》,全诗借庭梅之凌寒放开,无意争春之意态来抒发自己仕途囹圄、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作者将自己之主观情感投射在庭梅身上,使它也充满了身世飘零之悲苦,全诗如下:
咏庭梅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
咏物诗之第四个特点为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此种艺术手法在咏物诗中较为常见,为咏物诗中第四境界也。如王维之《辛夷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