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20个字。
构建语文学习“场”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小组合作成了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教师角色也由过去的传授者向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合作便会如鱼得水。根据本人在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我对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艺术作了简要的小结。
一.态度平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他没有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自尊感,如果他不能自豪地抬起头来走路,那么,所谓个性是不可思议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也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采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要想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一分子。对于质疑问题提出异议的学生,应多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启发学生思维时,应予以充分讨论,各抒己见,让他们感悟知识,驰骋思维,穷根究底,探求真知,使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就感得到极大满足。
曾经听了这样一节公开课,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论语十则》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先在小组内试读,然后师生间开展比赛。其中有一名同学读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教师感叹的说:“我怀疑孔子来到了我们中间。”此时,我看到了学生的眼中的欣喜。其他的同学都纷纷站起来要与老师比一比,老师抓住学生不服输的心理,鼓励学生找出老师读得不够好的地方,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从字音、语气、节奏方面,指出老师的不足。有些同学的看法不正确,老师采取与之辩论的方法使他心服口服,有的同学切中要害,老师便欣然接受。这与其说是学生在给老师挑刺,倒不如说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了古文朗读的方法。其中有一名同学将老师原本读正确的字指出来,说老师读错了,等明白是自己的错时,便羞得面红耳赤,老师微笑着说:“这可能是我当时没读清楚。”淡淡一句,微微一笑,便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整堂课中始终与学生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与学生共同学习,并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