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其它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0/20 22:32: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必修一至五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人教版必修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doc
  人教版必修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doc
  人教版必修三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doc
  人教版必修四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doc
  人教版必修五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doc

  人教版必修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厌之有     厌:讨厌
  B.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C.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解析:A项,厌,满足。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郑既知亡矣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且贰于楚也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①无能为也已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解析:A项,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目的,来。B项,副词,已经。C项,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D项,①动词,做;②动词,给予。
  答案:B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 ②④⑤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①是侧面表现。③重在表现郑伯自责,⑥是烛之武的牢骚话。
  答案: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
  人教版必修三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 B(以:介词,按照/介词,用。之:代词,代人/助词,的。)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黎民不饥不寒。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 D(然而:古,这样却,是两个词;今:连词,表转折,是一个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鼓之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兵而走
  【答案】 D(例句中“鼓”为名词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没有活用现象。)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
  ……
  人教版必修五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①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②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③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答案】B 
  试题分析:“景”通“影”,日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            
  B.善万物之得时       善:好
  C.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要  
  D.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应
  【答案】B(羡慕)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  
  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答案】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答案】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