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00字。
文言文教学中“虚”与“实”的探索
内容提要 随着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也和其它领域一样,呈现出日益活跃的局面。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给语文工作者带来了教学压力:一是新课标调整了文言文的比例,新教材中的文言文数量增加:二是在以提倡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要考查原则的情势下,语文考试的文言文的考查模式对文言文教学更将是一种直接的冲击。在这种环境下,文言文教学更应该审时度势,加大创新力度,以求及早找到科学的、高效的独特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文言文 教学模式 实 虚
惑:文言文教学中“实”与“虚”的误区
回忆我小时候的语文学习,文言文的知识可能是最记忆犹新的内容了。其实当时的学习方式却异常简单,主要是上课之前认真预习课文,上课开始,老师就逐字逐句开讲,先译字,注释就标在原字上头,后译句,翻译就写在原文下面,就这样从开头一直串到结尾,笔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然后就是读和背了,同老师讲的一样,逐字逐句,全拿下来,可谓“实”了,似乎只有这样,面对考试,心才算踏。我老师的教法代表了一种文言文教学的模式,姑且称之为“熬米粥式”教法。这也是我们所讲的课堂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 “八字真经”。“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理名言,在学生方面却被异化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这就造成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为何会成为许多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那些脍炙人口的欣赏美的感受因何而消失贻近?我们教学中的情感目标究竟被淡漠或遗忘了何种程度?随着新教改的深入,我们总感到这是一种过于笨拙的方法。
有不少的语文老师在怀念传统的时候却更多的想着背叛和超越,他们把文言文教学同现代文教学力求摆在同一位置,大致就是把现代文教学的方法搬到文言文教学中,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逐字逐句,而是把认识字面和句面意思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进行。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我们不妨称之为“煮夹生饭式”教法,这时候,学生学文言文比较轻松。但是文章内容学好了,字面可能还没落实,或者字面上似乎处处学到了,结果是处处又没落实。老师总感到不是很踏实,一到考试,学生对课文字面的认识和理解,总是漏洞百出,这时师生全然没有上课的轻松了。可见,这种教法过“虚”了。
现在文言文教学中,这两种模式仍然存在,有时甚至是存在于同一个教师的教学中。这令太多的教师犹豫和彷徨。那么,文言文教学的出路何在呢?
思:文言文教学更应该遵循文体特点的需要
事实上我们对于文言文教学感到困惑,说到底还是对于难以把握文言文教学中“虚”与“实”二者的度的为难。但两种各代表“实”和“虚”的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