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文言修辞句的翻译
李明隆
古人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常使用一些辞格,让语言变得或生动形象,或委婉曲折,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叙事、议论风格。对此,我们在翻译时不可不察。在翻译时需要特别注意的辞格有借喻、借代、用典、委婉、变文、互文、并提等,下面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一、借喻的翻译
借喻,就是不出现要说的本体而用一个形象的喻体来直接表述的修辞方法。这种方式为古代学者所乐用,能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译出它的本体或将其译成一个明喻,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本意。
如贾宜的《过秦论》中的“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一句,其中的“金城千里”就要译为“坚固的城池连绵千里”或“像钢铁一样坚固的城池连绵千里”。
又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深矣”一句,就不能译为:“现在你不惜拿出美丽的美锦……”因为“美锦”是借喻“国家大事”的,所以全句应译为:现在您拿出国家大事来让我决断,这说明您对我了解的太深刻了。
二、借代的翻译
借代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称代要说的事物,对借代的翻译就是要译出所代的事物。
如翻译“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句,就要把“口舌”译成“言辞”;翻译“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一句,就要把“缙绅”译为“官员”;翻译“黄发垂髫”(《桃花源记》)一句,就要译为“老人小孩”。
又如2005年全国高考题(I卷)中的“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一句,翻译时就不能不注意“口腹”一词代指的本体是“饮食”,全句应译为“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别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