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视频课堂实录3
- 资源简介:
包括视频实录及说课共用时42分48秒,另有配套教案及课件。
【选点说明】
《相信未来》是高中语文读本(1)里的一首诗。它写于一个疯狂的动乱年代,一个禁锢思想、压抑个性、令人绝望的年代。然而作者食指却顽强地相信未来“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和“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能够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领会作者的顽强自信、战胜困难的积极人生态度,让学生充分解读诗歌情感,并能很好地把它诵读出来,以达到现代诗歌鉴赏的真正目的。
【策略说明】
高二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现代诗,但通常的诗歌教学中,老师们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往往忽略了现代诗歌最重要的审美体验之一:诵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诗歌的文本的特征决定了诗歌阅读鉴赏的多义性和多样性,所以本设计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以合作交流为手段,让学生在倾听和交流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增进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为诵读诗歌打下根基,由此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过程设想】
学生提前预习文本,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解决易读错的字词。课上先由教师激趣导入,通过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自读,先质疑探究第三节的断句。再由学生合作探究诗歌的具体情感,通过个性化的解读,试着饱含感情地朗读出来,在教师或学生点评中不断提升朗读技巧,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课上环节大致如下:
一、导入
二、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教师的朗读技巧
三、问题探究:
读法一: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读法二: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1、不同的读法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理解。而理解诗歌通常要抓住意象。(提问)那么这几个句子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分组略加讨论)看法一:“手”、“排浪”、“大海”、“曙光”、“笔杆”。看法二:“手指”、“排浪”、“手掌”、“大海”、“曙光”、“笔杆”。
(提问)究竟哪一个说得对?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