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情境,启发想像——浅谈作文教学中情境作文与想像能力的培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19 7:29:2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90字。  
感知情境      启发想像
——浅谈作文教学中情境作文与想像能力的培养
(李贵根   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 215635)
摘要:
通过一些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从而丰富自己的表象,训练想像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解决学生写作文(尤其是命题作文)时无从下笔的问题。全文分为三大块:一、精心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二、精心策划“小练笔”,训练想像能力;三、精心设计“命题”,指导情境作文。
 
关键词:
    感知   情境   积累   表象   想像   训练
 
正文:
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时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呢?教学中,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感知(情境)——积累(表象)——启发(想像)——描绘(情境)”的作文教学的路子。
一、精心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必须引导他们经历从“感知情境”到“描绘情境”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里所言的情境,前一个指的是“实境”,即人、自然与社会;后一个则是“虚境”,是经过艺术加工和感情过滤创造出的情形与境界。
    描绘情境有赖于丰富的想像,而想像又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记忆表象储备越多,他所展开的想像内容越丰富。由此可见,要描绘情境必须从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开始。
    (一)引导学生有目的感知情境。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中学生感知的直接对象。我训练学生感知事物务求做到两点:1.感知事物前蓄情于胸。即要求学生在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绪准备。无论感知的客体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还是山河田野、花木鸟兽,抑或是亭台水榭,在感知前要广泛搜集与之相关的名人诗赋、民间传说、传奇故事以及景点介绍等。并在反复阅读中受到感染,生发激情。2.感知事物中融情于物。即要求学生能够调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去感知客观事物的色彩、声响、芬芳等各种属性,由此而生“览物之情”或“触景生情”等;与此同时,还要学会把自己的情感与意念自然地融入山、水、日、花、草、树木之中,让客观事物都染上主观色彩。要善于展开丰富的想像,从而创造出情境美。
    (二)引导学生注重表象积累。表象是“人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画面)。”为了有助于对这些“画面”进行描述。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