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000字。
融情入理法
【绝招点悟】
作文中的材料处理除了选择材料之外,还有材料的运用表达问题。融情入理是材料运用得好方法。材料不是无情物,在高考作文中,材料是连接作者与阅卷者最外在的元素,而情感是连接他们之间的桥梁,将情感融入材料当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读者、评者的情弦,获得共鸣,是话题作文当中材料运用方面的重要方法。以情动人,在材料运用当中同样屡试不爽。写作时我们要注意:
1.结合话题,扣住立意,对写作材料融入情感。结合论点,要在材料运运用中使原本独立的材料活起来。我们可以留心时代、社会、生活、自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中学生平凡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注意,缺少发现罢了。我们常常缺少的是用心灵去阅读生活,感悟生活。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善感的心,你就会从自己身边发现从前熟视无睹的平凡小事中的美,材料中的情:从一次打水体会到友情的珍贵;从一声问候体察到亲情的重要;从别人的不拘小节里体会宽容的魅力……。朱自清不就从“日日走过的荷塘”中,发现了荷塘月色之美,从而写就了感动几代人的经典美文吗?我们应该将感受的触须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去捕捉瞬间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比如,有些人喜欢足球、电脑、音乐等,就可多掌握这方面的材料,研究得透彻了,作文时灵活运用就可能成为你富有独创的一把杀手锏。通过有意识的长期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心去细腻地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感悟生活中的哲理。这样把情感充分激发起来,从而事文章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2.富有情感的材料表达,还应和有助于情感抒发的句式,修辞相互配合。在写作时,要灵活运用设问句、反问句、排比、对偶、感叹句等各种句式,比喻、拟人、夸张、反衬等多种修辞手法穿插在字里行间。比如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我爱唐装》中写道:
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
我们明白,错的不是衣服,而是有些人戴上有色眼镜去审视它的眼光。民族落后,让他们自卑自怜。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与祖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沾边的东西,都没了自信:动画片不及日本的生动,名著不及俄国的有内涵,手机不及美国的先进,甚至觉得连文字也没有英语简单。一旦丧失了民族自豪感,一旦蒙上了落后的阴影,人们便陷入“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的误区。
可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走上了国际大舞台,并绽放着最美丽的花朵呢?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呢?
原来,这是中国经济腾飞之后,是中国重振泱泱大国雄风之后,是人们足以骄傲地自称“我是炎黄子孙”之后对民族热爱最直率的呈现。爱祖国,爱唐装,爱这个能让我们扬眉吐气的国家的一切。我们的“海尔”拒绝了多少想要分一杯甜水的外企,我们的陶瓷惊艳了多少黄头发蓝眼睛。
因着民族的爱,撒播对唐装的爱。
这其中,作者情感融入得深沉,而且综合运用了对比、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以理服人,更是材料运用所要追求的效果。这里的理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作文中,若能穿插进这样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能使文章充满哲理的光彩,也能使作文材料论证的高度、深度大大提高。中学写作中常见的原理有:
辩证分析的原理。辩证法告诉我们,看事物要全面而不要片面,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看事物发展要认清主流和支流,既不要光看支流而忽略主流,也不能只看主流而忽视支流,要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发展。
发展变化的原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