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词诵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鄂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31 16:49:5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310字。
对诗词诵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武汉市第25中学  周燕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7——9年级的阶段目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因此,在武昌区的过渡教材和鄂教版的语文教科书中,都有“诗词诵读积累”这一版块,每个学期积累的古诗词都是十二首。只不过在武昌区的过渡教材中它出现在附录中,而在鄂教版中它出现在每个单元的后面。
七年级上学期的诗词依次是:第一单元: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第二单元:薛涛的《送友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第三单元: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第四单元崔灏的《黄鹤楼》、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第五单元刘禹锡的《乌衣巷》、杜牧的《赤壁》,第六单元:李煜的《相见欢》、欧阳修的《画眉鸟》。七年级下学期的诗词依次是:第一单元:杜甫的《望岳》、刘禹锡的《秋词》,第二单元: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三单元:杨炯的《从军行》、辛弃疾的《破阵子》,第四单元秋瑾的《对酒》、宋之问的《渡汉江》,第五单元的王湾《次北固山下》、祖咏的《江南旅情》,第六单元:王禹的《村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对“诗词诵读”的教学,教参上没有明确的学时规定,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教学方式,如何有效、有趣地处理这一版块呢?在此,不揣浅陋,谈谈我的思考和做法。 
一、新课程标准下“诗词诵读积累”的意义:
“诗词诵读积累”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激发学生潜在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礼记》中有一篇《经解》,记载了孔子的几段值得玩味的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也”。可见,学诗的作用在于移情,在改变人的性情,使人心走上正道。纵观现状,我们的学生因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功利化,成为了缺少情感,缺少理想,缺少创新,缺少想象力的人,一句话,缺少人文素养。希望通过“诗词诵读积累”的教学,能弥补他们人性发展的缺损,培养他们的精神底蕴。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曾说过“人在年轻时代有这样的精神垫底,以后无论遇到什么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精神的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坚守住基本的精神路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不至于在精神上被压垮”。
现在,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凸现“人”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教学应凸现人的精神内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