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docx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8/2 15:23: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必修一.doc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必修二.docx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必修三.docx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必修四.docx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必修五.docx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必修一
  1.选自《左传•僖公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
  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 楚侯。  
  ……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必修二
  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3.“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4.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 木兰诗 》    
  5.建安:汉献帝年号。
  6.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7.妾:旧时妇女谦卑地自称。    
  8.公姥:公公和婆婆。   
  9.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10.初阳岁: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11.初七:支农里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必修三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3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4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5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6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7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8贾人,商人。                   
  9出官,(京官)外调。
  10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11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2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3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14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15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16“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