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约2710字。
所谓审题,指的是写文章的人在动笔之前对题意(题目、材料的含义)、要求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领会的过程。立意,即命意,就是通过审题,紧扣话题,确立要写的文章的观点。审题不单是切题的问题,更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它是确定写作方向的一个步骤。
审题不清就会“立”错“意”,会导致偏题、离题,文不对题。从往年高考作文评分看,文不对题的作文均在四类以下。学生在写作话题作文时,会出现以下四种失误:
1、审题不清,偏离话题;
2、文体四不象,内容淡而无味;
3、拟题不清或干脆不拟题;
4、内容虚假,胡编杜撰;
写作文的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审题,审题不清,偏离话题,文章写得再好也是枉然。所以审题时必须抓住话题实质,紧扣主题,然后才能立意。
1、吃透材料,领悟命题意图,确定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总是隐藏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等做出的某种限定都是命题意图。审题之时,首先就是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解读出来,并根据它确立自己将要写的文章的观点。
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这位青年抛弃了不该抛弃的东西。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寓意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这个道理,就是命题者通过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作文的话题虽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
2、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和词句思考立意
话题材料中有一些关键的问题和词句,直接或间接的点名或暗示了话题的中心思想,指示话题的思想价值取向。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和词句,读懂话题材料,在领会材料意蕴的基础上构思立意。
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里的话题是“变化”,可写这个题目却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上。材料已说明世界是变化的,再停留在这个话题反映这些就不符合命题要求。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问题关键词句:“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抓住“怎么办”来思考立意,“以变应变”“以不变应变”“与时俱进”“我们不但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些立论都是能够写出深度的。
3、看清话题,将材料和话题结合起来,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材料是话题产生的基础,话题又对材料的内涵加以揭示。
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