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个性化的研究方法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确立了研究课题,也就确定了你的研究方向,如何才能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自我的长处,最终获得满意的研究成果呢?<br>
我们在探讨研究性学习定义时谈到,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因此,研究的过程十分重要,确定了课题后,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变得至关重要了。<br>
个性的理论<br>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单纯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个体一生的要求,培养人的个性,培养个体的自我教育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世间万事千变万化,各事物之间是不完全相同的,人也如此。从外表上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而人的心理更是千变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由此体现出来的人的个性自然是多姿多彩。<br>
一、个性的含义<br>
个性,一般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能力、动机、兴趣、意志、气质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根据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特征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1)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的可能性特征,即能力;(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它是决定人的行事态度与方式的重要因素;(3)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4)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等。<br>
二、个性倾向性<br>
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活动的基本动力,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当中,选择和确定课题时受影响的最大因素应该是动机与兴趣。其它方面的因素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作为十五、六岁的高中生来说,心理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还不是十分强烈,因此,外界事物对于他们而言,主要是凭个人的动机、兴趣而为之。他们在老师指导下确定课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爱好古代历史文物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查阅资料;爱逛街的人更关心的可能是城市建设布局、环境污染、交通秩序及人们的行为习惯等问题。<br>
1、动机对行为的影响<br>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恩格斯指出:就个体而言,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们的愿望。可以这样说,人类各种各样的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没有动机也就没有活动,动机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