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900个字。主要就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分册从通假字、古今异义、实词、虚词等方面作了系统归纳。其内容的丰富与详细令人叹为观止。
教材内容梳理与训练
第一册
一、通假字
1。《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屠”,满足。
若不阙秦 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
虽悔之,亦无及已 已,通“矣”。
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将帅二王子夫妇以善 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
三月释其政 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
亿有三干 有、通“又”。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
于义 摩厉,通“磨陨”,切磋,磨炼。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
少益吾食 营,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 反,通“返”。
5.《季氏将伐颐央》
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6.《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草 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7.《劝学》
’虽有搞暴 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8.《秋水》
泾流之大 泾,通“径”
不辩牛马 辩,通“辨”
9.《过秦论》
合从缔交 从,通“纵”,
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称为“合纵”。
倔起肝陌之中 倔,通“崛”,突出。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10.《鸿门宴》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倍,通“背”,违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邵 邵,通“隙”,隔阂。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
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11.《兰亭集序》《归去来号辞》
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
局不委心任去留? 易,通“何”。
二、古今异义
1.敢以烦执事。
古: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
时的婉转说法;今: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医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硷埋葬;今: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田地或疆域。
10.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此……为,把……当作;今:认为。
11.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表判断。
12.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13.陈力就列
古:就,充任。列,职位。今:到队列去。
14.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凶恶。
15,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
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
16.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更;今:增加。
1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验,检查;今:探究并领会。
18.假舆马者
古:借;今:虚伪的,不真实的。
l 9.蟹六跪而二螯
古:腿,蟹脚;今: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20.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一种贵重金属。
21.当是时也
古:这,此;今:常用作判断词。
2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黄河;今:指一般江流。
23.九国之师
古:军队;今: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24.流血漂橹
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
2;.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是介词“以”和动词“为”的连用,其义为:“把……作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今:常用义为“认为”。
26.赢粮而景从
古:提负,背负。今:常用义为“胜或获得”。
27.山东豪俊遂并起
古:殷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
28.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古:排行靠后的;今:季节。
29.秦时与臣游
古:交往;今:游览,游玩。
30.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结婚。
3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变故;今:十分,极。
32.披帏西向立
古:揭开,分开;今: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3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鱼和肉;今:鱼身上的肉。
34.持剑盾步走。
古:跑;今:步行。
3j.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今:又一次。
36.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于“数次”等。
37.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常用于方向,“对着”“偏袒”等义。
三、常见实词归类
1.《烛之武退秦师》
微
则名微而众寡(低微)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隐隐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稍微,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鄙
顾不如蜀鄙之憎哉(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疆,以……为边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侯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喜欢,高兴)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2.《勾践灭吴》
知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劝
果行,国人皆劝(鼓励)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说)
遂
自杀未遂(实现,成功)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就)
遂使之行成于吴(最终)
[注]“当”的用法请见第五册《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