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ppt170(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3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一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4.2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1/19 20:25: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8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65张,学案练习约19380+6780字。

  第6课 师说
  (一)作者简介
  生平
  经历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其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步入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主要
  作品   著有《昌黎先生集》,有《〈张中丞传〉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杂说》《进学解》《原道》《原毁》等散文名篇。
  评价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人物轶事
  韩愈求学
  韩愈在洛阳求学时租了两间茅屋居住,过着凄苦、清贫、俭朴的生活。为了博览群书,他“口不绝吟于文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起早睡晚,常常读书到深更半夜。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也舍不得生火取暖。砚台的墨汁结冰了,他就用嘴呵呵气,使冰融化了再写;手冻僵了,他搓一搓发热后再写文章;读书读到口干舌燥,他就喝口青菜汤继续吟诵揣摩。韩愈苦读、背诵、深思,不断地记笔记,提炼纲要,记述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注意研究并加以仔细分析,把前人写的文章吃透。
  19岁时韩愈离开了洛阳,来到京城长安。当时,在长安文坛上有一位很有影响的人,这就是梁肃,他深得韩愈的敬仰。梁肃反对骈体文,主张用先秦、两汉的散文形式写作。韩愈就登门求教,两人不谋而合,他们都喜欢先秦、两汉的散文形式,而反对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韩愈认为写文章应说明道理,形式应为内容服务,语言要表达思想。从此,他立志恢复散文,改革骈体文。他常常求教于梁肃,在这位文坛大家的指点下,韩愈的古文水平很快得到了提
  ……
  课时跟踪检测(六)师 说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难道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
  C.士大夫之族  族:贵族
  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解析:选C 族: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选A 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项,介词,向/介词,表被动;D项,介词,相当于“于”/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异也
  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解析:选D A项,“受”同“授”;B项,“不”同“否”;C项,“生”同“性”。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年十七,好古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