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学习文言文
- 资源简介:
约2540字。
初中生如何学习文言文
汝阳县外国语实验中学 张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不仅是中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而且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其实只要掌握规律,循序渐进,即能达到大纲的要求,提高考试的得分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个人认为,学好文言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远离现实生活,晦涩难懂,许多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要学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影视剧《聊斋志异》、《水浒传》、《西游记》等等,激发学生阅读原文的热情,可以读浅显白话小说《水浒传》开始逐步深入,再学习一些较为简短易懂的文言短篇,如《论语》、《孟子》中的一些短文,再学习《岳阳楼记》、《出师表》之类较长的美文,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感悟文言文德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把学习文言文变为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欲望行动。
其次,具备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
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一个作者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里,这个时代的经济、文化及政治等对其会产生特定的影响,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有助于正确把握文章的基调和内涵。如公元759年,杜甫从东都洛阳西行,赶往华州住所,适逢唐军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些现象引起了杜甫感情上强烈的震动,他难掩心中激愤,写下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其中传诵最广的一篇,通过作者见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无情,反映了“安史之乱”带给广大人民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另外,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如官职名称、服饰和器物等,随着朝代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如从西周开始,政府六大部门的长官分为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和宗伯等;秦以后各部门长官分别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及少府等“九卿”;魏晋以后尚书省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其长官为尚书令;隋唐到清朝中央机构长官分为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及工部尚书等。适当地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再次,坚持诵读,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