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有效教学探索
作者:佚名 时间:2015/9/23 8:58:2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67
首先,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主要抓住“讲前自主学习”“讲中突破重难点”“讲后练习梳理,小测巩固”的三部曲。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预习,先学后教。
预习工作主要靠两样,一是教辅书,二是讲学稿。古文教辅资料众多,《唐宋散文选读》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是《学海导航》,有基础知识的梳理,课文古今对译,以及配套练习。讲学稿则反映重点难点,以习题形式,让学生动笔做。
此举理由:逐字逐句翻译虽能把要点讲清讲透,但费时费力,学生也容易烦厌。所以,对重点知识的了解,课文内容的把握,让学生借助教辅去解决,尤其对篇幅长的课文,更加适合这样做。
此举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不看书,不做讲学稿的预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
解决的做法:首先考虑学生要有时间能预习,布置预习要提早一两天;假如估计学生预习不够,堂上需要给出一定时间给他们先完成这一步骤。第二,对讲学稿,老师在讲之前要检查落实,通过作业管理的制度进行督促。第三,利用午读、课前朗读等时间,尽量使学生朗读、熟悉课文。
2、堂上展示答案,讨论解决易错点;加强朗读,提醒点拨文章精彩点(如语言的美,人物形象的感人处,写法的巧妙)。
(一)展示学生讲学稿的答案。讲学稿上的题目有些可以在课本或《学海导航》中直接找到答案,这一类略讲;重点讲没有答案可直接抄,或者直接抄但会有错的,如一些句子的翻译,照抄则会出现不落实(非直译,不能字字落实,有漏译)的情况的,尤其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二)在展示之前一般先要求学习小组间先交流,互相补充,或指出错处,加以修改。展示时,有时由老师点名,有时由他们推出做得做好的。(三)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精彩点,如景的美、情的美,或理的精彩、写法的巧妙等。
此举理由:1、知识讲得多而繁,学生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如果老师精讲,重点难点讲清楚讲透点,学生容易感受消化,印象会更深刻,记得住。2、小组交流是为了使学生形成交流讨论习惯,基础好的学生对其他同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在这过程中互相促进。3、而引导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精彩之处,美的熏陶,情的感动,会让学生获得情趣乐趣,并引发思考,而不会光埋没在字词句式的枯燥中。
此举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些知识点会漏掉,学生会有不明白的地方。
解决的做法:根据不同篇目的特点,将要强调的基础知识分解到不同课文中,如重点虚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词等,如《小石城记》以“之”“其”,以名词活用等作为重点;《黄州快哉亭记》以“而”“为”,以倒装句为重点;等等。但在强调重点时又会联系该知识点在其他课文中的情况,作为补充。为加强对重点的印象,会用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来带起对知识点的记忆,所以堂上总会尽可能给出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老师则利用此时巡堂答疑。
3、讲后梳理知识、加强练习、小测巩固。
知识梳理会在讲学稿中反应出来,有时用练习的方式给学生,有时会让学生自我梳理;然后再用小测验来检测掌握的情况。
此举理由:学生自行总结梳理的自觉性和能力欠缺,必须用作业的形式才能保证学生在这项工作的时间;之后再用小测来强化,督促记忆,加深印象。
此举可能出现的问题:知识梳理很烦,费时间,学生会去找现成的;经常的小测会使老师费时费力。
解决的方法:说实在的,学生抄现成的知识梳理也没法制止,关键是能留下印象,记在脑里,所以,小测就是为了这一点。至于改小测本,可由比较固定的学生做批改的工作,每小组两三个,改完后给老师看,以便把握情况。
第二、在按课堂的一般教学程序开展的同时,我们还很重视一些内容和做法。
1、背诵默写,用默写、抽人背书的方式坚持着抓。
2、断句和重点、难点句的翻译是每课的必练。
3、以新课教学带起对旧课文的复习。如讲《后赤壁赋》,用表格对比的方法复习《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课堂上关注学生动态,注意检查督促学生动笔做笔记,督促学生开口大声读书,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
第三、备课组的群策群力,团结合作,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所以我们备课组四个老师会经常在一起聊学生、聊教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方法,在这种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我们常能有一些小灵感在脑里闪出来。又如先用“感情投资”的方法让那些水平测试可能过关的学生满怀信心地立“军令状”; 如用“留堂读书”的方法来“威胁”不肯开口读书的学生;将虚词几个几个地突破,由该词在新课文的用法联想回忆学过的旧课文,尤其是背诵篇目中的句子,反复强化,加深印象。因为工作量大,备课组成员要在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形成计划后,进行分工合作。设计讲学稿、整理知识点、找资料、出练习测试题目等等,在加上学校各种各样常规或临时的工作,没有一个合理分工,没有合作精神、没有甘心吃亏的精神,是难以把工作做好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