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解剖活体青蛙”写作导引——科学教育和生命教育孰重孰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4/23 14:13: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90字。

  材料作文“解剖活体青蛙”写作导引
  ——科学教育和生命教育孰重孰轻?
  近日,广州市美华中学初二(3)班李颖诗的一篇周记被校长易超发现并转到教师群里,引起了全校教师关于科学实验和人文关怀的激烈讨论。在这篇周记里,李颖诗小朋友描述了一节解剖青蛙的生物实践课。在文章中,她连用了六次“它很疼”来描述一只被解剖的青蛙。
  在周记中,李颖诗这样描述她对这节实践课的观感:“在进行脱皮实验时,不采取任何麻醉措施,用剪刀撕扯下它小腿的皮。我知道,它很疼……进行去头实验时,生剪下头,它却还在挣扎着。我知道,它很疼……进行解剖实验时,挖出内脏,场面血肉模糊。我知道,它很疼……”那么,这节课下来,给李颖诗小朋友稚嫩的心灵里留下的是什么呢?“这个周末里,每当吃饭看到盘子里的肉时,便不免心生内疚。在实践课上那些可怜的青蛙让我明白,不想被别人主导自己,就要学会做一个强者。”很显然,“弱肉强食”就是这节解剖实践课带给这名初二女生最直接的“知识点”。
  老师们看到这篇周记后的讨论也很有意思。当事老师觉得自己买了三只青蛙上的这节课,是有血腥之感,表示自己以后会注意;而另一位老师则觉得没什么不妥,“人文关怀可以有,科学探究精神也没有错,真要负起伦理责任就什么都不用教了”。那么,认真思考一下,当堂让初中学生解剖青蛙,是教学负责还是考虑欠妥呢?
  针对此事,有专家从宏观角度说,老师应该给孩子们解释,解剖动物与保护动物并不相悖,但这样的道理,对于心智并不健全的未成年学生来说,真的能理解吗?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看,很多道理是理所当然的——就像上解剖课的医学院学生会觉得尸体只是“教學道具”,而换个普通人,则会觉得尸体简直就是“恐怖道具”。
  其实,这位自掏腰包买青蛙当教具的老师,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堂课真正达到了教学目的了吗?恐怕未必。李颖诗同学真正学到的,是“要做强者”——这显然不是这堂课的初衷。生物课堂能否拒绝血腥,老师如何开展教学和引导学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多维解读】
  1.“量材而教”,注意个体差异。
  几千年前,中国就有“量材而教”的说法。清代教育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明确提出“别类分门,因材施教”的要求。这里的“材”就是施教对象,“量材而教”“因材施教”就是强调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的因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上“因性而教”“因龄而教”,不可简单从事。对于接受基础义务教育的初中生来说,我们的教师确实应该慎重考虑一下,活体解剖等较为专业且带有血腥味的课能否进课堂?应该想到即便是成人,面对解剖活体青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