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技法:高中议论文“假文采”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 资源简介:
约4550字。
高考作文技法:高中议论文“假文采”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张卓君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文采的语言令人赏心悦目。《考试大纲》也将“有文采”作为作文评价的发展等级之一。不过,历史上也出现过“惟陈言之务去”的古文运动,反对六朝骈文的浮华靡丽、只重形式不顾内容。其实,任何文本都是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统一体,如果言语形式华美,文本的言语内容却支离破碎的话,“文采”就“空有其表”,就是“假文采”了。这是我们反对的。
一、呈现高中议论文“假文采”的现象
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题为: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但酒浅尝即可,多饮伤身,更何况是寂寞独饮呢?即使是太白的飘逸洒脱,寻欢的豪爽随性,也都在这样的独醉中迷失。而沉浸在过去只会一醉不醒,再无所成。满清帝王沉醉在过往“天朝上国”的高贵中,江淹沉醉在“黯然销魂”的荣耀下,牛顿沉醉在皇室勋章璀璨的金芒中,最可悲的是于连,一生都沉浸在对自身平民身份的自卑中,辜负了两个女人的真心,自己也沦为资产阶级的牺牲品。过去渺不可寻,往事种种,只可称为假象,而过去的假象足以毁灭一个人。
——《往事已矣,待得明朝》
这一小节中,“寂寞独饮”无从说起。全文讨论“过去”,可“寂寞独饮”与“过去”有什么关联呢?前文将回忆过去喻为品尝美酒,那么“太白的飘逸洒脱,寻欢的豪爽随性”,这是美酒,而不是品尝美酒。段落开头所说的“多饮伤身”,李白、于连事例表述尚可,但满清帝王、江淹和牛顿事例如何体现“多饮伤身”呢?
笔者曾在学生作文中看到这些文段:
质疑的力量犹如阳光普照,让在黑暗中作祟的权威原形毕露、无处遁形;质疑的力量能于无声处乍起惊雷,使被权威蒙蔽而失聪的奴才们幡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