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00字。
训诂与高中文言文教学 段青莲
摘 要: 高中文言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现行教材中语文教材还编写了语文读本,用于增加学生课外阅读;训诂可以帮助我们弄清释义的根据,正确阐明词语含义,解决疑难问题,衡量课文注释,辨别正误,择善而从,还能丰富知识,了解古代生活与生产,更深入理解文意。训诂学为我们正确理解语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因而能指导今天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与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能力,就需要将训诂的条例与训诂方法运用与教学,这样提高了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训诂;高中文言;教学;实践
训诂学是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研究古代文献语言的语义规律和训释方法为主要内容和任务的,它以语言实践为依托,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我们正确理解语言,解释文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训诂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利用训诂学研究成果。对于阅读古代文献,通释疑难词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特殊方面,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讲求探究性阅读。高中文言课文中的注释因受教材体系所限,大多简略,个别地方甚至有误。语文教师要按照大纲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探释疑难词义,就必须与传统的语言学理论相结合,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谈谈训诂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弄清释义的根据,正确阐明词语含义,解决疑难问题
训诂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弄清释义的根据,辨析古今异同,正确阐明词语含义,解决文言词语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联系几种具体的训诂方法,略举数例说明。
(一) 以形索义
以形索义,是通过汉字形体结构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本义的训诂方法。运用此方法,要注意字形能反映本义,本义要与字形切合,还要参证于文献语言,避免望形生训。下面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讨论。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高中《语文》第三册《六国论》)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
“率赂秦耶”课本注:“率,全部、一概”。“率疲弊之卒”课本未注,但我们可知“率”为“率领”之义。为什么率有 “全部、一概、率领”之义。我们可以从率的形体结构分析予以说明。
率,象形字,篆体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