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9 20:51:3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60字。
《海燕》教学设计
 杨吉平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海天情景来反映列宁领导的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夕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并借托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地飞翔和欢乐的叫喊的形象来热情歌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前三个单元都是小说,这个单元是散文单元。而第七册语文侧重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习这篇散文诗,学生不仅能从这篇产生过极大社会影响的“革命诗歌”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作者的革命激情,还能从它的文学性进行审美欣赏。既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又能感受散文诗的艺术魅力。
重难点:学生只有理解了海燕的形象,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对革命的渴望。只有理解了象征的意义,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为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海燕的形象,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和投身革命的激情。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写法。
  (二)、对教材的补充和扩展
1、为海燕加一个副标题。
2、青松、红旗、鲜花、鸽子,各象征了些什么?
3、自己独立录制配乐诗朗诵的录音。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文的背景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课文中象征意义不好理解,为此加大朗读指导,进行必要的朗读欣赏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等写法都学过,而且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自学为主,象征写法以前学过,但不易理解和掌握,可以设计为本课一个知识目标。对作者和课文的背景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可先让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对海燕的形象分析会好理解一些,通过朗读和朗读欣赏进行德育渗透。
具体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掌握象征、对比、衬托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海燕的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初步形成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和投身革命的激情。
三、教学流程:
结合洋思教学,采用“读--析--赏--练”的教学模式。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先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补充)
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